来源:国恩 作者:重庆中医医院 点击: 日期:2018-04-25
胆石病的病因是十分复杂的,作为胆石病的护理是需要十分重要的,需要注意以下11点事项:
1.胆石病的发生与胆道蛔虫有密切关系,即胆道蛔虫病可发生胆石病。胆石核心70~80%是蛔虫病的病人,治疗要彻底,尽早使用中西医药物驱蛔。间断服用利胆排石药物,消灭肠蛔虫,以预防结石的形成。
2.节制偏食,易多吃蔬食、瓜果。节制食用干硬、油炸的食物,少吃精、细粮食,少吃高脂肪食物。
3.胆石病人,饮食要有禁忌。禁饮酒、辛辣,在服中药期间,忌食绿豆,以免减弱药力。
4. 胆石病病人,饮食一定要有节制。定时、定量进餐,不能忽视早餐,因为不吃早餐胆囊会极度收缩,对胆囊不利。每餐不宜过饱。
5.讲究个人卫生,不吃有蛔虫卵污染的生菜及其他有污染的食物。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。
6.增强自信心,必须做好思想工作,解除病人的思相负担,消除恐惧心理,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积极配合治疗,对疾病的恢复有一定益处。
7.胆石合并胆道感染者,出现高热、呕吐、腹胀,病人应暂禁食,可进行静脉补液,应用大剂量抗生素。
8.术后病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,留取大便检查有无结石排石。
9.如高热、寒战的病人表现神志淡漠或烦躁不安、血压下降,呼吸急促,应做好各种急救准备。
10.严重呕吐并有腹胀者可进行胃肠减压,并需随时检查胃管是否畅通。
11.观察腹痛变化情况,尤其注意疼痛的性质和变化,疼痛难忍时可针刺止痛及应用解痉止痛药物。如病情恶化,需手术处理的病人应做好术前准备
今天我们就介绍一点有关按摩治疗胆石症的方法,供胆石症患者参考。
⑴出现急性胆绞痛时:这类病人有明显的右上腹痛或上腹痛,多为阵发性绞痛,比较轻的时间不长就能减轻或缓解;较严重时腹痛难以忍受。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胆囊或胆道因结石、蛔虫或较轻微的炎症而引起痉挛,按摩可以起到解除痉挛、缓解疼痛的作用。
①点按穴位法:常用穴位如 阳陵泉(取穴:膝盖成直角时,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)、丘墟(取穴:足外踝的前下方的凹陷处)、太冲(取穴:以手指沿足拇指、次趾夹缝向上移压,压至血管搏动处)、期门(取穴:胸部乳头之下,左右肋骨相交处水平点),患者自己用拇指指端点按穴位,力量可稍重一些,每个穴位按揉1~2分钟,穴位处出现酸胀感即可。
②腹部揉按法:病人仰卧或坐位,右手紧贴在右上腹,在前臂和腕关节的带动下,环形连续并有节奏地按摩,方向呈顺时针,用力要均匀,平均每分钟80~100次,按摩时间为15分钟左右,腹痛缓解即可停止。
③耳穴按压法:常见穴位有:肝、胆、交感内分泌等。做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按捏耳部,凡是出现疼痛明显的部位,可稍加力量揉按,时间为5~10分钟,疼痛缓解则止。
⑵疾病间歇期或保健时:临床大部分胆石症病人平时并无明显症状,或有些属于较肥胖、血脂偏高等容易的胆石症的人,可以采用按摩方法进行预防性保健,一方面可以预防症状发作,还可以起到一定的防病功效,
①腹部按摩:常用穴位有中脘(取穴: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中点处)、天枢(取穴:中腹肚脐左右各三横指处)等,方法是以食指为中心与四指为辅,或以手掌为点,顺时针按揉穴位,每次30︿50次,每日一次。
②穴位按摩:常用穴位为曲池(取穴:曲肘时肘关节外侧凹陷处)、内关(取穴:手腕横纹肌向上三指宽前臂横向中央),一般用手的拇指按顺时针方向按揉30~40圈,约为1分钟,每日1~2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