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国恩 作者:重庆中医医院 点击: 日期:2018-04-19
中医诊病讲究望、闻、问、切四诊,其中望诊是诊病的要环节,它包括了望精神状态、望面部气色、望舌苔、望舌质、望唇甲等诸多方面,它是患者留给医生的最初印象,对其他三诊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。
一是保护舌苔。舌诊是中医辩证论治的一个重要内容,饮食不注意,会造成异常舌苔而影响诊断疾病的准确性。应注意不喝牛奶、豆浆,不吃葡萄、杨梅、乌梅。不喝咖啡、吃蛋黄、桔子及黄色药片(如维生素B2、复合维生素B 、痢特灵等),也不宜吃核桃、瓜子、花生等。因为上述食物容易使舌苔发生染色,容易造成误诊。
二是保护脉象。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,为了反映脉搏的准确性,最好在上午看中医,因为最准确的脉象反映在早晨。要注意不要做剧烈活动,平时服用的西药推迟到中医脉诊后服用,避免影响本应反映的脉象而误诊。
三是准备全面的身体素材资料。这又是多数人容易忽略的。他们认为看中医就是把脉,靠中医从脉象去品。望闻问切的四诊,切代替不了三诊。因此要注意从头到脚把全身表现在脑子里整理一下,帮助中医系统条理的辩证思维。
四是不要笼统的报西医病名。西医的病名对中医有参考价值,但西医病名确定后治疗原则一般是固定的,用药也有一定规律,突出的是“病”,而中医讲究的是辩证施治,突出的是“证”,所以在看中医的时候,不要只说得了什么病。只靠报病名会叫中医陷入无可辩证的境地。
从中医角度说,面部不同的颜色、舌苔不同的色质所代表的病症是不同的,如:面色发黄提示脾胃不和消化不良,颜面浮肿、面色发黑提示有肾脏疾患,面色苍白大多见于贫血的患者,面色红赤多为高血压病,面色发青考虑肝脏疾病的可能性较大;舌体胖大边有齿痕为脾胃虚弱的征象,舌尖发红有刺者多为心火亢盛,舌苔黄腻为胃内热盛,舌苔黎黑肾病多见。
有些患者平素还有涂指甲油的习惯,但是就诊前必须保持本色,因为很多微循环障碍的病人指甲色淡、色白,一些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指甲发紫,这些都需要通过望诊进行诊察,此外像双目眼睑有无肿胀、有无眼袋,口唇颜色如何,有无颧红,患者精神怎样,反应是否迟钝等等都需要医生认真望诊,然后结合其它三诊方能做出正确判断。
正因为如此,希望患者来看中医时千万不要化妆,不要涂指甲油,不要进食染舌的食品(如山楂、草莓、橄榄等),以免影响疾病的诊断。